幼儿运动体系中的发展顺序为基础动作-功能性动作-基本动作-运动技能-专项技能,本篇主要介绍的是基础动作和功能性动作这两个阶段,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幼儿了解他们各个关节的结构和功能,使其认识结构、掌握功能。
一、幼儿运动基础动作的学习
基础动作,主要强调的是幼儿不同结构所具备的功能。从图1可知,人体不同关节所对应的运动功能,根据关节运动轴参与的数量,可分为三轴关节、双轴关节、单轴关节。
(图1 人体各关节所对应的功能)
基础动作的内容,一方面需要使幼儿了解他们各个关节的结构与功能,使其认识结构、掌握功能。另一方面,仍需对各关节进行一定形式的活动,从而完善结构、强化功能。
由于肩、肘、腕、髋、膝、踝、胸椎和腰推八大关节,是人体完成动作技能时全身骨杠杆和肌肉收缩时的主要枢组,因此针对这几处关节所对应功能练习有以下动作种类。(图2)
(图2)
二、幼儿运动功能性动作的学习
美国功能性训练专家Mark提出人体功能性动作为“推、拉“,身体功能表现大师Santana先生在前者基础上提出“号箭步、转体”功能性动作,而美国春田学院致力幼儿动作发展的刘展教授,提出功能性动作的分类应是人们日常工作、学习或运动等动作表达的基础,提出“上举、弯身、下蹲”等。因此将各位专家所罗列功能性动作种类与幼儿运动技能实际表现特点进行结合,列出以下8种功能性动作:推撑、提拉、旋转、翻滚、弯身、爬行、下蹲、摆动。
它们是第一环节中不同环节各功能的综合组合,并在单平面、单维度中完成,例如:在完成上肢“推撑”动作模式时,是肩关节内收、肘关节伸展及腕关节屈曲在矢状面内的同时表达。
推撑:指的是上肢或下肢在矢状面、水平面、冠状面内完成“推”或“撑”动作,使四肢末端远离身体近端的动作。
提拉:指的是上肢在矢状面、水平面、冠状面内完成“提”或“拉”动作,使上肢靠近身体近端的动作。
旋转:指躯干围绕矢状轴或垂直轴的转动动作。
翻滚:指身体呈蜷缩或蚌式姿态,在三个平面完成的翻滚功能性动作。
弯身:指躯干上部同绕冠状轴或矢状轴,上体靠近大腿前側或外侧的功能性动作。
爬行:指四肢撑地状态下以对侧肢体或同侧肢体同时行进的功能性动作。
下蹲:指下肢通过屈曲髋部与膝部,使身体中心靠近下肢远端的功能性动作
摆动:指上肢或下肢围绕冠状轴的前后摆动。
在幼儿深入学习以上各个阶段内容,并已能够熟练运用和表达“幼儿功能性动作体系”所包含各个动作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他们认知能力发展、身体素质的特点以及对某些运动项目的兴趣,开始学习未来要长时间从事、贯穿终身健身的运动专项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