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机体生长发育过程是在神经系统的调控下、外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各系统、各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协调发展。
一、运动系统发育特征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骨骼肌组成。全身各骨借骨连结相连构成人体的支架骨骼,形成了人体的基本轮。骨骼肌附着于骨上,在神经系统调节和其他系统的密切配合下进行收缩与舒张,牵引骨改变位置和角度,从而产生运动。
1.骨骼生长发育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加,幼儿骨骼在不断加长、加粗,长骨两头的软骨在发育、长度增加的同时不断钙化,使骨头变得坚硬。这一时期的幼儿腕骨未钙化好,出生时全部为软骨,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钙化,在10岁左右オ能完成全部钙化过程,女童一般比男童要早完成2年。
掌指骨钙化时间较长,所以幼儿手劲较小,精细动作的学习和控制比较困难。
幼儿骨骼化学成分,有机物较多、无机物较少,而成年人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含量的比例为3:7,因此幼儿的骨头易被弯曲、但不易折断。
2.骨骼肌生长发育特点
幼儿骨骼肌细胞纤细,间质相对较多、肌腱宽而短;水分多、蛋白质、脂肪及无机盐的比例较低,所以幼儿在运动时骨骼肌易疲劳和损伤;但幼儿的新陈代谢旺盛、氧气供应充分,疫劳恢复较成人快。幼儿全身大肌肉群和小肌肉群发育的早晚时间不同,这一时期大肌肉发有早,小肌肉发育晚,幼儿能够完成大肌肉主导的跑跳等动作,但手部小肌肉控制的直线绘图却很困难,大约到6岁时,手部肌肉才开始发育,可以做一些较为精细的工作,但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容易疲劳。
3.关节生长发育特点
幼儿关节囊比较松弛、韧带不够结实,关节的稳固性较差、且关节的仲展性和活动范围均大于成人,所以不适当的运动安排容易导致关节脱白。幼儿在掌握站立或行走动作以后逐渐形成脚弓,但由于手骨化未完成,足底的肌肉、肌腱和韧带发育不够完善,若运动量较大,容易形成扁平足现象。所以,幼儿在完成跑步动作练习时,跑动的距离有所要求,一般直线加速跑步的距离:3-4岁幼儿为5~8米、4~5岁6~9米、5~6岁10米左右。
由图1-1可知,3-6岁阶段幼儿骨骼发育速度要远高于肌肉。幼儿的动作是在神经系统调节下,以骨骼为杠杆、关节为枢组、肌肉为动力实现的,但由于肌肉发育滞后于神经和骨骼,说明幼儿阶段不是发展肌肉力量素质的敏感期。
(图1)
二、神经系统发育特征
1.神经系统发育迅速
妊娠3个月后胎儿的神经系统已基本成形,出生前半年至出生后一年是脑细胞数目增长的重要阶段;1岁以后脑细胞数目不再增加,但脑细胞的突起却由短变长、由少变多,脑细胞犹如一棵小树苗,逐新生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新生儿脑重量约350克,1岁时为950克,而在6岁时为1200克,达到成人的70%-80%。
由图1-1可知,幼儿期运动系统中神经系统最先、最早发育,幼儿动作表达的准确度、灵敏和速度素质发展,主要受神经系统影响。所以3-6岁阶段,是幼儿动作发展关键阶段,同时也是灵敏素质发展敏感期。
2.神经系统容易兴奋和疲劳
由于幼儿高级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不够完善,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兴奋和抑制在皮层轻易扩散,使得幼儿神经活动的强度较弱,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差,好动而不好静,容易产生疲劳。主动注意时间3岁幼儿为7分钟、5岁幼儿为15分钟、6岁时可达20分钟,所以固定单一练习内容会使幼儿产生疲劳和厌倦,需要不断变换活动内容与方式。
幼儿神经系统发育较快但仍未成熟,在进行身体活动后需要较长休息和睡眠时间,以进行修整。一般在运动后8个小时的睡眠休息,可使幼儿神经系统得到充分恢复。
三、循环系统发育特征
幼儿循环系统是一个密闭的、连续性的管道系统,由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所组成。幼儿时期心肌薄弱,心脏容量小,机体为满足新陈代谢的需要,心率较成人快,3-4岁为105次1分、4-5岁幼儿为100次/分钟、5~6岁为95次/分钟;幼儿每公斤体重的血量约为85毫升,较成人略多,年龄越小相对值越大。幼儿为保证在成长过程中因新陈代谢旺盛需要较多氧气的供应,幼儿心率较成人快,且年龄越小心率越快。所以幼儿在进行身体活动时,运动心率应高于各年龄段均儿的正常心率区间,才能保证活动的有效性。
四、呼吸系统发育特征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主要功能是完成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幼儿呼吸器官较为娇嫩,喉咙狭窄,发炎时通道易被阻塞。声带不够坚韧,易充血、肿胀变厚,造成声音嘶哑。鼻腔、气管及支气管非常容易感染,且发病后症状较重。由于幼儿肺泡的数量少和容量小,幼儿呼吸特点为浅而快,由于胸腔和呼吸肌发育不够完善,所以幼儿大都采用腹式呼吸。所以在指导幼儿进行身体活动时,应根据幼儿呼吸的特点,提示幼儿以腹式呼吸为主导进行呼吸。
以上就是关于幼儿综合素质中的身体发展特征,幼儿骨骼相对较脆弱,所以初期要避免运动过量,同时幼儿时期又是骨骼发育最为快速的阶段,此时进行适量的运动会比较有利于幼儿的成长,对于幼儿阶段孩子们的训练课程,家长们一定要控制好科学运动的量。